翰墨堂画廊

弘扬民族文化、繁荣艺术市场、推介艺术名家、展示艺术精品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杜滋龄: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的速写墨笔和以形写神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布日期:2015/10/6  点击次数:
一、艺术家介绍与作品赏析
     杜滋龄老先生1941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热爱绘画的他不仅有着与与生俱来的天赋,也在几十年的光阴里用孜孜不倦的勤劳刻苦提高着画技。年仅19岁时便以优秀的绘画技艺谋得了在天津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职位。令人羡慕的工作不仅给予了年少的杜滋龄赴欧洲访问的机会,也在海量连环画的绘制过程中提炼了扎实的形体表现和构图能力。并且在其就职期间意外结识了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恩师——叶浅予先生。
     那时,叶浅予先生已经是我国最著名的速写大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主任,更被誉为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所以这样一段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可以说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杜滋龄后来的绘画创作。期间在老师的指点下,原本就擅长速写的杜滋龄更加着重于自己速写练习,通过对不同人物不同景色的描绘加强对于造型能力和线条表现力的掌握。同时也在叶老师的感染下,使之养成了速写本不离身的习惯,让他在每一个对生活和场景充满感受的时刻都能及时地记录。为其之后诸多采风写生的佳作奠定了基石。
而后1979年步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学习的机会,则是杜滋龄绘画生涯的又一次良机。在这一阶段,正是杜滋龄从连环画创作逐渐转型到中国意笔人物画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杜滋龄艺术生涯里第一次感到困惑迷惘的阶段。如何将连环画中纷繁复杂的线条简化成意蕴悠长的笔触?如何将做加法的思维转变成减法的思路?寻求内心诸多问题的答案便促成了38岁风声鹤唳的他从零开始重返校园的主要原因。这段期间里大量水墨人体练习,让杜滋龄更扎实地研究了结构、解刨等问题;每日坚持书法的自我训练,让他慢慢找到了对墨笔语言的认识;而采风、写生的经历更是丰富了他的视野,将他迷醉在了大西北在绚丽的色彩和缤纷的民族造型中。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杜滋龄开始真正地意识到画画不应久居于室,而要走出来,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
所以后来的杜滋龄几乎一有时间就外出写生、采风,也正是这样一个一路走一路画的修行过程中,我们看到后来他的画面所呈现出的一种不同风格文化融合的景象。既能用浓墨堆叠出北方画的凝重厚实,也善用浙江派的淡彩去描绘灵动的洒脱。多年的速写功力在他反复推敲和实验中变成了一幅幅作品中精准造型和巧妙布局,而对墨笔的探讨和熟能生巧的经验,令他更着重在墨色的掌控和繁简得宜的考量中突显精妙。
古代名士,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诗意画这些题材常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但更多的还是大批描绘现代人生活的风俗画和着重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风情画。了然于胸的形体认识,让杜滋龄在作画的过程中,下笔快而准。往往一个人物在寥寥数笔中就被他带出了一种生命力。这样的感受,随着杜滋龄年纪一样与日俱增,让画面有了视野之外的气韵感和一种厚重的观赏感受。
 二、市场表现及分析
 杜滋龄的画作无论就技法还是影响力都有着很高的水准,现在有着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教授,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诸多头衔,尊享着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但与其画坛地位相比,其作品在市场上受追捧的程度反倒不高。根据雅昌数据显示,其近年来的拍卖画价仍在一万多元游走,似乎显得不合情理,当然这其中一部原因是收到传统水墨市场大环境的印象,也有一部分原因也和其作品流入市场的量大有关。不过仔细研究数据后也会发现,杜滋龄的作品虽然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上拍量,但是上拍的作品大多集中在九几年的旧作,而两千年后的新作和其部分著名精品画作的价格却可以保持在几十万不等的价位中,还有不少过百万的作品,所以在收藏购买的过程中,确实要查阅仔细,切勿错失了珍品。
当然了,其实就市场的大环境而言,随着近年来水墨市场的兴起,如是杜滋龄这类扎实的老派画家作品也应该是稳步看涨。特别是针对新水墨市场的飘忽不定,传统水墨的扎实稳健还是较为值得参考的一块。而其实对于艺术家,特别是杜滋龄这样的老前辈而言,作画,作画,画到最后倒不如说是在借助画笔感受生活。所以,收藏买画亦是如此,价高价低都好,最后买回来的应该也是一份对生活和艺术的感受。

画廊承诺

1:翰墨堂画廊大多数作品取自作者本人,并附作者合影。也有购于书画圈内朋友之手,并经过严格把关,确保所售作品为真迹,请藏家及朋友放心选购。 2:翰墨堂画廊坚决抵制赝品!打造诚实守信画廊!!所售出的作品,一律终身保真,诚信经营、保真销售是我们的宗旨!如若出现伪赝品(在保证原作没有破损及调包的情况下)无论多长时间,都保证全额终身包退。
3:款到当日即以特快专递方式把作品寄到您所指定的地址。

服务热线

0371-56618279 0371-56618279

13838332282

官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