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堂画廊

弘扬民族文化、繁荣艺术市场、推介艺术名家、展示艺术精品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艺术行业预测报告之四:艺术出版业的多极化发展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布日期:2015/6/14  点击次数:

【导言】在以展览、拍卖博人眼球的艺术行业中,相对安静的艺术出版是相对边缘的;在种类庞杂、越来越以图书的销售量称王的出版业,阳春白雪的艺术出版依然是边缘的。作为边缘中的边缘行业,艺术出版业在人们口中的话题和媒体的报道中都很少被提及。在近几年传统出版业被网络发展的不断冲击下,艺术出版的发展同样岌岌可危还是可能另辟蹊径?

  西方艺术学术翻译著作再度兴起

  国内专家、学者对于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的引进和翻译,在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并且在当时形成了10年左右的繁荣发展期。到了90年代商品经济逐渐兴起之后,这类学术性的著作的引进和翻译逐渐减少。然而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迎来第一个高潮,国内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自2007年开始,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著作的引进再度兴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国内在艺术史、艺术理论及艺术批评的翻译出版方面的薄弱与漏洞。因此,即使在躁动的艺术市场背景下,依然有不少有识之士愿意付出时间、心血、金钱,来支持艺术理论书籍的翻译、编写和出版。政府对文创事业支持力度加大也为这些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自2013年起,江苏美术出版社开始推出“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图书,由范景中、沈语冰、朱其等艺术史学家、艺术评论家,从浩如烟海的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书籍中择选的重要著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两辑14册。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著作由沈语冰教授指导的“西西弗斯艺术小组”(主要由浙大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博士生等青年翻译家组成)翻译而成。今年,他们还计划出版11种书目,其中有8种列入国家重大项目。“这对于帮助我们建立相对完整的西方艺术史、艺术理论研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的。”OCAT北京馆馆长黄专,一直以来在OCAT系统中关注并支持了很多艺术学术刊物和著作的出版,对这套图书的出版也非常认可。今年,OCAT北京馆也计划与商务印书版合作翻译出版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史学家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Georges Didi-Hberman ,1953年生)的《遗存之图——阿比·瓦尔堡的艺术史与幽灵时代》和《夜蛾:幻象随笔II》两部著作。

  还有民间机构如蜜蜂出版自2010年起推出的“蜜蜂文库•当代艺术”书系,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的近年来当代艺术领域的先锋理论、研究成果及典型案例,目前已出版并发现了约20本左右,其中翻译类著作占一半左右。今年他们计划出版的著作中,也有包括鲍里斯-格罗伊斯、让·于贝尔-马尔丹、斯蒂芬-茨威格等人的重要译著。

  而这类阳春白雪一般的艺术理论丛书的销售状况,在近几年的增长似乎也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以《杜尚之后的康德》为例,此书去年5月份出版,但当年即告售罄,11月份就加印。对这样一本纯理论著作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这套译丛里的其他书目,也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甚至可以说追捧。个别著作,如《当代艺术的主题》,出版3年来,已经第7次印刷。”沈语冰教授说。照这样的趋势来看,想必2015年西方艺术翻译著作的出版和发行都将有进一步的发展。

2014年7月25日晚,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的一层中部坐满了人,这是黄燎原的新书《燎原说画——近看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签售和新闻发布会现场。当代艺术、摇滚音乐人、作家多重身份的黄燎原吸引了众多粉丝到场与其互动。当晚的图书签售约70本,这不仅在艺术图书中占少数,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经常举办的签售会中也属销售量较高的。

  随着艺术行业在中国整体的兴起,不仅是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著作的出版和发行数量在提升,艺术类通俗读物的出版发行量也在近几年有大幅攀升。一方面,在信息密集的时代,忙碌的现代人更乐意阅读一些浅显易懂、具有趣味和故事性的书籍;另一方面,很多希望了解和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读者,刚开始阅读艺术类书籍的时候,往往会被很多艰深的专业语汇和论述阻挡了阅读的兴趣。所以这类通俗的带有趣味性的艺术图书一经出版便受到很多读者的青睐。

  新一代的通俗性的艺术图书,最为标志性的要算1993年引进大陆出版的蒋勋作《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和《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蒋勋以面对青年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将艺术史娓娓道来。而后一系列艺术通俗性图书在中国大陆相继出版,去年最火热的要数顾孟劼写作的《小顾聊绘画》和黄燎原写作的《燎原说画——近看西方现当代艺术》。这三位作者中,一位是文化名人,一位自称是艺术爱好者,还有一位是当代艺术、摇滚乐跨界明星。他们都属于艺术圈之内的非活跃分子,反而可以以旁观者的轻松笔调,不带负担地写作。其中后两位作者都是先在微博上连续发表写作文稿,而后编辑成书。20年间,艺术通俗书籍作者写作的笔调越发随意,到如今甚至调侃的网络语言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越来越贴近大众的生活而易被流传。

  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今年计划继续出版一系列通俗类艺术图书,其中还有一部分也是自海外引进翻译的图书,包括法国巴黎竞赛杂志社编辑的《大画家的隐秘生活》、英国费顿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等。

艺术出版的数字化趋势  

  和传统图书出版业一样,怎样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运用网络资源推动出版业的发展,也是艺术图书出版人和编辑越来越多需要思考的问题。除了借助网络进行图书推广之外,与新媒体合作出版电子书也逐渐成为很多艺术出版人的选择。

  雅昌艺术网出品的移动应用“雅昌艺术书城”自2013年上线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两年,提供艺术图书的免费和付费下载,读者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享受阅读艺术图书的另一种享受。去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全国美协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将画册电子版权全权授权给雅昌艺术书城。由于纸本发行非常有限,这份线上的图文数据库就成为了众多高校师生和专业领域人士颇为看重的资料。除了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外,艺术书城还与全国十几个出版社进行合作,2013年上线1000多种电子图书,2014年增加到3000多种。目前形成的数据库资源目前受到了几大艺术院校的高校师生的极大好评。

  然而相比大众图书电子书城的销售,艺术书城的销售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今年“雅昌艺术书城”计划深入全国100多所艺术类院校展开推广活动,增加艺术图书的受众群体。

  随着环保理念和电子设备使用的日益广泛,加上艺术电子图有别于其他种类图书所独具的图像观赏功能,相信艺术电子图书的普及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将纸质图书做成奢侈品

  电子图书的发展是否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纸质出版了呢?对于这个疑问,全国印刷行业先锋雅昌集体总经理万捷的答案是否定的:“事实证明,尽管电子书的兴起极大地挤占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然而全世界的美术出版社仍旧越来越繁荣。可能正如知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所言,电子载体分担了一部分信息传播的功能,使得我们纸面书籍的出版种类和数量终得以大大减少,也为那些真正具有艺术性、生命力和值得传承的传统手工书籍的诞生与回归提供了生长土壤。”

  万捷并不是在电子图书出现之时,才想到纸质图书的艺术性价值的。从1993年创办深圳雅昌彩色印刷公司开始,万捷和他的团队就努力将书籍的印刷制作的品质放在第一位,《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书集》和《西夏文物》,一度摘取过“印刷界奥斯卡”Benny Award(班尼)金奖。而《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书集》还被冠以2004年“世界最美丽的书”。

  万捷自己也非常喜欢在世界各地收藏精美的图书。他曾经买过一本书——L''HABITATION HUMAINE(《人类的居所》),封面是一种花的羊皮页,他一直困惑于它是怎么印制出来的。“直到前年我去土耳其才知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它是一种叫湿拓画的工艺。在水中加上海藻水就变成比较浓的半透明啫喱状,在这个啫喱状水上放上矿物质材料,就可以做成各种画。这是欧洲有800年传统的工艺。”万捷说,“后来我把这个土耳其人也请来中国,我们达成协议,他定期过来教我们,现在已经给我们做了好几期培训了。”

  网络时代,当电子图书将艺术图书越做越“轻薄”的时候,厚重而精美的纸本图书,凭借其带给读者视觉、触觉、精神上的多重艺术享受,或可成为图书中的“奢侈品”,值得被爱书之人在书房中典藏。高端精美的纸质图书出版,和西方艺术学术出版、通俗类艺术图书出版、艺术电子图书出版四个方向,也许会成为未来艺术图书多级发展的四条新的道路,让艺术出版发展得以获得区别于其他种类图书出版发展的新机会。

画廊承诺

1:翰墨堂画廊大多数作品取自作者本人,并附作者合影。也有购于书画圈内朋友之手,并经过严格把关,确保所售作品为真迹,请藏家及朋友放心选购。 2:翰墨堂画廊坚决抵制赝品!打造诚实守信画廊!!所售出的作品,一律终身保真,诚信经营、保真销售是我们的宗旨!如若出现伪赝品(在保证原作没有破损及调包的情况下)无论多长时间,都保证全额终身包退。
3:款到当日即以特快专递方式把作品寄到您所指定的地址。

服务热线

0371-56618279 0371-56618279

13838332282

官方二维码